叙
大概有些受星穹铁道影响,融合了原神、异形、SCP、禁忌的举人、三体等等一些梗。其实是写莉莉安故事写不出来想了一个平行宇宙版本的故事,不过感觉更蹩脚。不过想一想原神星铁那种演出都能端上来顿时自信了一点点……不如说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已经放弃了怎样写好,仅仅当个戏作,我就是想写一个这样自恋、自我满足的故事。芜湖!放飞自我!
大致可以看出主要抄袭星铁第一个星球(笑死你甚至不记得名字)。
科学原理是没有的,内涵是意淫的。以后要是有能力学再细究原理科不科学吧。或者说我现在只能写个框架,有待润色。
黑框部分有待瞎编一些名字,或者干脆像SCP那样就那么放着也行……
主要人物:旅行者(叙述者,大概是INTP,性别未知)、莉莉安娜(一个俄化版本的莉莉安,或者说半俄不俄的,Lilianna Vladislavovna,INTJ,红头发,180cm,in宇宙最高女主)、阿奈提(Ananta Anity,或许INFJ)
无cp
旅行日志-编号3300610228507
██纪元102年第285日
飞行器-阿兹诺基306
【数据删除】
[时间███]成功着陆行星██████,地表坐标█████北纬37.6º███████
[时间███]环境数据:安全指数7【数据删除】气温:██(-78.0℃)【低温警告】
【数据删除】
[时间███]移动记忆端██启动
【数据同步】
【同步功能正常】
[时间███]舱门开启
[时间███]舱门关闭
旅行日志-编号3300610228508
移动记忆端██
[时间███][自由记录]
我*****,真的很冷。即使在防护服里,也还是***冷。要是真冷到极端程度我就干脆不亲自出来或者穿更笨重的宇航服,这不上不下的温度就比较尴尬,于是还是不情愿地轻装上阵了。
这次出行主要目标……就是探索一下这个星球地表最大的人造建筑。
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即使在这里纬度并不算高的地方,也是冰雪覆盖,动植物都很稀少。这个星球与恒星的距离其实很适宜,但这个星球环境如此奇特的原因在于,南半球有一个巨大的吸热源——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它的性质就是不断吸取周围的热量,如同一个热量黑洞。近地轨道上就能观测到以“热量黑洞”为中心的寒潮,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巨大漩涡。如果要我发表一点文艺腔的感想的话,那玩意就像一只孤独的眼睛向太空望着我。
“寒核”并不在南极点,也不靠近南极点,具体坐标估测为███,核心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南半球基本全部被那个固体的寒潮漩涡覆盖,氮气也凝固了,冰川厚度达到███。真的应了一个比喻,“连空气都凝结成冰”。北半球一部分地区也是如此。靠近赤道的地带由于靠近寒核,大部分也未能幸免。只有北半球中等纬度、东西方向距离寒核较远的地方温度较为适宜,甚至在夏季还能冰雪消融、冻土复苏。
之前已经粗略环绕这个星球观察过了:南半球难以探测,那样的环境应该也没有生物能存活——即使真的有生物大概也是超出我认知的东西了。即使是没有陷入极寒的地区,地表应该也没有文明存在——至少是地表上——只有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建筑遗迹。先不负责任地目测一下,我觉得这些建筑并不算很古老,顶多不超过150年……它们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大概就是积雪掩埋。能观察到的部分感觉被保存得还不错。
我选择降落的地方并不是最温暖的地方,不过也还算能忍受。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建筑比较密集、保存完好,感觉能捡更多破烂——不好意思,旅行纪念品。这么说可能有些缺德,不过从上述种种迹象来看,这个星球经历了某种人为灾难走向末日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这里城市的布局很有意思……不过我也不是专业的考古学家。或许对陌生文明的考古应该算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不应该称之为考古学?应该叫考异古学?我不知道。啊,扯远了。这个城市各部分都被某种复杂庞大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甚至跟别的城市相连。我猜测这可能是这个星球的人为了抵御极寒气候设计的独特能源传输网络。这个巨大架构既像蜘蛛网又像某种动物的脊椎,别有一种美感。这座城市就被安放在这个金属般黑色的巨兽残骸之中。如此宏伟的事业,想必是人类文明的闪光、无数人心血的结晶吧——我像个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不得不写下一点感慨。
走进这个城市以来,并没有发现什么其他新奇的东西。如果与旅行中见过的其他死城相比,可能算是最美丽的一座,以奇特的黑色光芒,立于白雪之上。偶尔幻想一下会不会有什么活物从雪里窜出来,有利于保持热血抵御低温——可惜并没有出现什么惊喜。
我选择忽略我认为次要的建筑和街道,直接从靠近城市中心的最宏伟建筑入手。爬上长长一段阶梯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这里可能正是我最偏爱的地方——博物馆。即使无法辨认这里的文字,但是某种几乎所有文明共通的直觉直接传达到了我的大脑——这里应该就是。尽管似乎把博物馆放在过于伟大的地步,不过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接下来的发现愈发证实我的猜想。我可以把这里能收集到的文本大量累积起来,放入计算机暴力破译这里的语言,不过我很快发现了更方便的办法。首先这里的资料让我确认这是一座博物馆,博物馆内数字化的数据库保存很完好,甚至包含对他们所用的语言解析资料,这给我省了很多工作量。合理猜测这里的人确实试图用这个博物馆做一整个文明的纪念方舟。只要是有数字化的文明,对我来说就好处理得多——这算是我擅长的领域。接下来就是捣鼓机器的事了。
旅行日志-编号3300610228510
移动记忆端██
[时间███][自由记录]
工作的过程中我把室内环境尽力弄得舒适一点,至少变成了一个不错的营地。建筑本身足以隔绝外面的风雪,稍作布置就变得明亮温暖了,甚至让人想泡一杯热茶喝——这个暂时还做不到。
不过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东西。这个博物馆数据库内置了一个服务AI(人工智能),我忍不住玩了一下……
启动之后会有一个小小的人形立体投影在展示台上亮起。这样的展示台或者投影器在博物馆内部还有不少,可以制造出小人在博物馆内部游走的感觉。
“你好,欢迎来到斯韦特兰(Svetlan),这里是人类最初与最后的纪念馆。我是博物馆的人工智能讲解员娜塔莉亚,有关人类已知的历史的问题,都可以问我。”小小的人形漂浮在半空中,穿着整齐的制服,黑色的长发飘逸地浮在脑后却丝毫不乱。(翻译程序我已经搞定了,所以听懂她的话没有问题)
面无表情地说完客套的欢迎语之后,小人居然露出了一个颇为复杂玩味的表情看着我,似笑非笑。这对我来说也有些意外。人工智能做出一些复杂的反应不算很稀奇,不过我还什么也没说呢(也还没想好问什么)。
“事态有些紧急——您可以在屏幕上选择语言、文化背景以及偏好的称谓——出于人道主义原则,我有必要提醒您,您正处于危险当中,建议立即寻找合适的地方避难。”
“啊?”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博物馆讲解员有这功能吗?我脱口而出:“避什么难?”看到操作屏幕上提示选择称谓的红框又在闪我就随便乱点了一下。
“各种灾难都有可能,同志。或许是建筑坍塌,或许是毒气,或者是一枚导弹。好了我不逗你了,看样子你真的搞不清楚状况。”这小人说话语气竟越来越灵活,我愈发感到惊奇。
“所以到底有什么危险?为什么有危险?”
娜塔莉亚叉着腰反问我:“你不知道有什么危险?你从哪里来的?——唉,原则上来说我不能用问题回答问题,不过你这问题真把我问倒了。红色多罗很可能会找到你——你接下来是不是还要问红色多罗是什么?唉,估算了一下可能还得个把小时多罗才会找到这里,我就姑且陪你多废话一下吧。你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信息量有点大,一方面我还在消化她说了什么,一方面我比之前更加惊讶这个人工智能的完成度,连叹气的语气都很真实,放眼全宇宙都挺罕见的。就连我的飞船上都没有这么逼真效果的人工智能。
“额,那你就说说红色多罗是什么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又有点不太信任这个太像人的AI,手上同时在数据库里手动搜索她提到的东西。
“简单来说,史上最强的战斗机器。自严寒纪元355年到现在一直在运转,执行一个老旧而简短的指令:消灭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类。”
“嗯嗯……啊?”
“从启动到现在运行了200年10个月15天9小时34分16秒,杀死的人数达到67003269人——我看你自己搜到图了你就自己看看吧,希望你不要亲眼见到她。现在她没有以前那么手段粗暴了,应该不会直接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破坏,而是更倾向于猎杀的形式——因为杀了两百年也基本没人可以杀了,可以不用那么着急。”
与此同时我翻看着历史资料记录,可以说是一头雾水——许多矛盾与奇异之处带来的问题涌在喉咙却不知道该说什么。首先还是说关于红色多罗的资料吧,据说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古老语言中的“度母(Tara)”一词;和娜塔莉亚说的一样,这是一个人形战斗机器,还是以这个星球上的最后一任统治者为原型建造的,据说相貌外形几乎一样。它(或者她?)名字中的红色则得名于与原型相同的红色长发。一开始这个机械人偶是没有名字的,在人偶开始执行那个荒诞的屠杀命令之后,人们给她取了这个名字。顺便一提,编辑记录这部分历史资料的人(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仅仅坚持到358年,之后的历史记录都是娜塔莉亚这个AI完成的。至于说现在是否还有人类存活……
我摇了摇头,往延伸资料看的话可能就漫无止境了。我看向资料中的人偶的图片,有设计图和启用之前拍摄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红发女性,大体上是人类的形态,大部分裸露的白色皮肤很接近真人,不过四肢和背后附加了灰绿色带有萤石一般光泽的外骨骼。人形战斗机器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大概每个小孩或者青少年都很难抗拒这个概念,但是感觉在战争中并不是那么实用……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病毒、毒素之类武器有浓厚兴趣的军阀我见多了,喜欢搞这么花里胡哨的东西的我还没见过。不……我忽然想到娜塔莉亚提到的“猎杀”这个词。再怎么追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也一般只是威慑而非真的将所有人灭绝;病毒之类的生物武器总存在变异等不确定因素(不仅是病毒,人也会变异);而对于大规模武器之下的“漏网之鱼”、想方设法避难的避难者,或许“猎杀”更为合适。若是如此,或许一个和人类差不多大小、能做到与人类差不多的事、见人类之所见的杀人机器确实更为合适。
“为什么这个机器会做这样的事?”看资料看得眼睛有点疼的我问娜塔莉亚。
“从各种线索推测,人偶的主持制造者和程序设计者都是人类生存联盟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执政官——莉莉安娜·弗拉迪斯拉沃夫娜。对于人偶的研究是秘密进行的,参与研究者也没人能想到会是这样的用途。这个计划的启动也是非常突然——不过当然,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预告呢——一开始是同时在多地使用了轰炸、毒气之类的常规手段,同时切断了联盟各地的能源和通讯系统,各地的公民都是措手不及,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在造成大规模伤亡之后,才启用了战斗人偶。最开始的不分敌我的全面突袭同时也毁掉了联盟大部分军事力量,各地的人们都没来得及整合武力,也不知道在跟什么作战,可以说输得一塌糊涂。就像一句谚语‘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即便如此,人类也坚持反抗了一段时间。甚至在此后过了一百年,我还有观测到人类活动的迹象。近一百年是几乎没有再观察到了。只要有一点可疑的痕迹,那家伙就会穷追不舍,还是建议你小心为好。请允许我采用一个无礼的说法,这就像一个灭虫或者灭菌计划,需要很细致地检测是否还有残余,人类生命力还挺顽强的。虽然作为单个能活动的个体,活动效率并不算高,但是它集合了这个星球最顶尖的科技,无论是力量还是智能上都非常强大,当时国家中心的军事资源也掌握在它手上,其余各地的军事基地一概摧毁。它不需要战友,抗打击能力、循环系统也堪称完美。我推测它会自主更新一些部件,或许并不能永远运行下去,不过相比于确保灭绝人类所需的时间还是绰绰有余。于是这场战争或者说单方面的屠杀经过两百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
“……这个世界有核武器吗?”
“有,不过由于资源紧张储量并不大,而且鉴于历史原因这个东西对我们用处实在不大,对于我们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不过为数不多的核武器在杀戮计划启动的时候也用完了。”
“现在这个星球上还有幸存的人类吗?”
“噢,同志,这得我先提问了,您是幸存的人类吗?我先猜一下,我想你并不是。”
不得不说这家伙真的很聪明。我问:“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虽然我的监控能力有限,还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但我一直在执行记录人类历史的指令。除了你自己身上种种陌生的特质以外,我已经观察到你乘坐的大概是飞行器一类的东西了。尽管我并没有应对这一情况的预案,但恐怕只能得出你来自这个世界之外的结论了。”
“你真的是人工智能吗?”我问。
“虽然很多人都这么问我,但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的。毫不谦虚地说,我也是这个世界最顶尖科技的产物。另外我的源代码也是开放的可以修改。另外,据推测,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莉莉安娜可能还活着——可能不算幸存者吧,不过我认为有必要告诉你。据说自她启动灭世计划之后,就在某个足够安全的地方冷冻休眠。除此之外应该没有别的幸存者了。关于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道的,不过我得建议你尽快想办法应对被追杀的可能了。你会选择直接离开吗?还是你有更强的应对手段?”
“在别的地方,我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情况,”我叹了口气,看来得启动更多程序……“让我看看她都有什么武器?”
“还剩余一些核弹储备,不过显然并不会为了你就用上的,只是保险起见留着。她的固有程序里面有一项是尽量保存人类遗迹——不过不要认为她是那种会被规则牵绊住的机器,具体原理解释起来就说来话长了,总之,可以的话就完全把她当做一个人吧,只不过没有人性——人们常说的善良的那一部分——没有人性罢了。在如何处理指令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她其实比我强大多了。”娜塔莉亚发出了一声短促的神经质的笑。
“其他的武器多为化学武器,即使是弹药一般也把内容物换成了一种针对有机肉体的腐蚀剂,接触到之后必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其次是毒气以及神经毒素……总之,一切都以最快致死为目标,所以弱化了威慑作用……”资料也逐渐传输到了我自己的计算机上。
我思考着作战计划,忽然想到一个角度……
“娜塔莉亚,那个人是如何界定人类的呢?会不会她能看出来其实我不是人类……”
这会轮到娜塔莉亚“啊?”了。
“从表面能测量的生理指标来看……我认为你是人类。”
“确实如此。不过如果测量DNA的话会发现不同的。如果她的判断方式和你差不多的话,那看来我还是很危险。不过我倒是很好奇如果她确认我不是人类会怎么处理。”
“你可以试试以身试险……”
“倒是你,她不会认为你是人类吗?感觉你已经非常像人了。看来那位人偶制造者的观念不算很前卫嘛。或者其实她是主张从肉体上消灭人类、但支持数字智慧的那种类型……?”
“这个问题有些上升到哲学层面了,”娜塔莉亚微微一笑,“不过我可能并不是你看上去的那样。很想跟你多探讨一点这方面,不过现在确实没时间了……”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to react!